杏运娱乐
武侠被很多人喜爱,是因为它就像成年人的童话。
只有在这样的故事当中,我们才不用为了那点工资弯腰,也不用为车贷房贷发愁,一个人,一把剑,一个知己,就去打造一个只有情和义的精神世界。
现在,在“金古梁温黄”这五位武侠小说大家里,已经有四位去世了,武侠剧“有武无侠”的状况已经持续很久了。
大家肯定会想问,金庸之后的武侠世界还剩下啥呢?
可能正在播的《雪中悍刀行》就算一个吧。
《雪中悍刀行》开播之后,口碑走向了两个极端。喜欢看的人就觉得看得很过瘾,演员演技好,还尊重原著;不喜欢的人则表示武打戏没劲儿,毁了这个IP。
武侠故事一直就像一壶烈酒似的,要是没什么味道,那就没意思了。和这两种极端的评价不同,皮哥打算从另外一个角度,跟大家聊聊这部剧。
徐凤年的底色是武侠,在江湖与庙堂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武侠的底色是啥呢?
武侠有两层底色,一眼看去是情和义,可最后还是归结到悲凉上。
没错,那个“北椋”的世子徐凤年呢,实际上也是暗指他是“悲凉”之子。
我不是原著粉,不过我敢猜,徐凤年就算成了绝世高手,有了功名利禄,最后也不会接手北椋,更不会在朝堂上当大官,而是会跑到山林里隐居起来。
江湖儿女本来就会远离庙堂,徐凤年又那么聪明,聪明得能明白“侠者”都是悲凉的。他宁可悲凉,也不想争权夺利,站到最高处。
就好比父子俩站在山上远望的时候,北椋王徐骁讲“站得这么高,却不能看尽天下”,不过徐凤年说“山下的景色也挺好”。
徐骁觉得看不完这天下,就是因为自己站得还不够高呢。他心里想的是把事情的全局都紧紧抓在手里,以后把这天下改成姓徐的。
徐凤年却有着另外的想法,他不想为了成就自己的功业让无数人死去,也没打算登上皇位,拥有众多后宫佳丽。这就是他的侠义之气和高尚品格,也是徐凤年的本质所在。
但为啥侠的底色最后总是悲凉的呢?为啥就注定要远离朝堂呢?这是因为江湖和朝堂之间存在着一种没法调和,可又不得不和谐共处的微妙关系。
一方面来说,侠义精神就是忠肝义胆,就是舍生取义,就是对知己的一份情义。可另一方面,有个没法回避的情况,那就是在历史上,它肯定会被庙堂皇权打压。
侠以武犯禁,而全天下都是皇帝的地盘,所有人都是皇帝的臣民。侠的生存空间本就不大,最后只能被打压得躲到江湖里,或者跑到远离朝廷的深山老林里去隐居了。
都很悲凉。
从这以后,侠就成了那种手掌一挥就能劈开大山,一招一式能把天都遮住,只闻其名却不见其人的隐居高手。
其实呢,庙堂的秩序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牢固,侠呀,只能以一种不管世间俗事、超凡脱俗的样子出现。这是一种民间智慧,既能让大家有片刻脱离现实的解脱感,又能有那种降维打击式惩奸除恶的快感,还不会触犯现实中有权者的任何忌讳。
所以呢,情义大多是民间文化里的东西,庙堂文化更多讲的是权谋。我之所以说《雪中悍刀行》这个故事有武侠的底色,原因就在这儿。
徐凤年要是仅仅是个世子,就算接手了北椋,那也不过就是个异姓王罢了。哪怕有北椋的三十五万铁骑,可还是会被各方给牵制、掣肘的。
就像剧里说到的跟皇室联姻,靖安王的刺杀连环计,北椋军自己也不是团结一致的。
徐凤年要闯荡江湖,当大侠呢,他还不是那种啥都不管的人,手里还握着大军。你说离阳朝能不害怕吗?
徐骁很高明啊,就因为这样,徐凤年才有了第二次江湖之行。
就像开头讲的那样,这一路走来啊,徐凤年替咱们去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去演绎一个个随心而起的故事。从这些故事里呢,能看到侠气和骨气,还能看到一个像咱们以前一样单纯的少年的成长历程。
这也是《雪中》这部剧让皮哥觉得有意思的一个地方。
02、虽然写的是江湖和庙堂之间的纷争,可那些丰富的精神内涵却能在人物身上体现出来,最有魅力的角色不是张若昀演的徐凤年。
以前,就靠着廉价的特效和服装,观众就能把一个个武侠故事深深地记在心里,为啥呢?就是因为郭靖、黄蓉、杨过、小龙女这些角色很丰满,让人觉得特别可信。
徐凤年的家国大业、武功方面的个人成就,还有大爱小爱这些情感方面,能不能让观众特别信服呢?这无疑是现在武侠剧的一个重要问题。
先来说徐凤年。
徐凤年的成长,是从一直逃避的剑九黄决定去跟王仙芝打完很多年前那场没打完的架开始的。
老黄想要躲开的是失败,徐凤年想要躲开的是束缚。所以当看着老黄走的时候,徐凤年就对姜泥讲“谁也没资格拦着”。
这话表面上是在讲老黄,实际上说的也是他自己。徐凤年游历三年一直不退却,这解开了剑九黄心里的疙瘩;而剑九黄的离去呢,也解开了徐凤年不想被束缚的心结。
以前徐凤年就觉得,论徐家的传承,弟弟黄蛮儿有资格,而论在军中的威望,陈芝豹也够格。但现在他明白了,弟弟没什么谋略,陈芝豹又太好杀伐。徐凤年认定谁都没资格代替他继承北椋王之位,这之后一切故事就开始了。
所有人都有个共识,那就是北椋不能乱,徐凤年自然也这么想。徐骁安排了一场刺杀,还有一连串的布局,就这么让儿子知道了,在北椋他是唯一能稳住局面的人,这手段可真够厉害的。
所以呢,最让我感到惊喜的人物就是徐凤的爹徐骁了。
北椋王徐骁那可是战功卓著,统一了六国。他还有个“人屠”的名号呢。就这么个厉害角色,一出场竟然带着喜剧背景音乐。他家管家还警告下人说他家的规矩是:哪怕王爷被世子给打死了,也得当作没看见。
最让人吃惊的是父子俩的第一场戏。在北椋王府里头,这两人可没管什么长幼尊卑,徐凤年直接喊他老子的大名,话不投机就动手。
反差这么大,观众一下子摸不着头脑,这样的人物才有意思呢。
到了及冠礼的时候,徐凤年看上去有三条路能选。
能当官、能参军、能负责宗庙祭祀。
徐骁先把第三冠给废除了,改成“慈母之冠”,实际上呢,他打心底里就不认同那套宗庙礼法传承。
徐骁心里明白,他是困不住徐凤年的,所以这第三冠特别关键。一场及冠之礼呢,开始的时候父子感情挺深的,可到最后因为想法不一样闹得不愉快,就这么散了。
但好好想想,父子俩之间真的有仇恨吗?
徐骁身处乱世,是一员战将,做的就是那种一将功成万骨枯的事。征战沙场是最有说服力的,在他看来,没什么绝对的是非对错,他只认风险最低、效率最高的处事方式。
徐凤年心里呢,始终有一个梦,这个梦就是人人为善、世界大同。就因为这个梦,他才肯放过宁峨眉、吕钱塘这些被当作棋子的人。
就只想把恩怨的矛头直接指向他们背后的执棋之人。
所以啊,徐骁对待徐凤年的态度挺微妙的,在纵容和限制这两者之间把握得特别好。徐凤年不想当世子,徐骁就帮他逃婚,让他出去游历三年。不过呢,徐骁一边安排死士保护儿子,一边又把儿子的行踪给透露出去。
他到底还是想让儿子看清楚这世上的险恶,他到底还是想让儿子懂得,做北椋王肯定得有所牺牲,这就是权力带来的束缚。
再仔细琢磨一下,徐骁也不是完全不认可徐凤年的。想当年,他把西楚国公主姜泥救出来还养大,这就是他人性里善良美好的体现,只是在那些四处征战的日子里,这种善良美好被掩盖起来了。
你越往下看就越能感觉到,徐骁这人特别深,让人捉摸不透。他有时候嬉皮笑脸的,有时候又杀人不眨眼。他不光武艺厉害,谋略也很厉害,一肚子诡计,把人心玩弄在手掌心里。不过他有大局意识,清楚自己肩负着守护一方安宁的重任,也明白自己就算再强大,也在一天天变老,现在内忧外患的,培养接班人的事已经非常急迫了。徐凤年光有侠义之气,没有狠劲的话,怎么担得起这重担呢?
徐凤年被要求三年流浪江湖,这可不单是为了逃婚,更重要的是磨炼他的心性,让他开开眼界,好见识一下江湖到底有多险恶。第二次进入江湖呢,又是一段与江湖紧密相连的旅程。
所以呢,徐凤年渐渐明白了成与败都是要付出代价的。他就开始练武了,也开始懂得他父亲玩的那些权谋手段了。虽说他还是不认可徐骁的做法,可他心里头依旧守着那个梦呢。
我之所以喜欢这个剧,是因为剧里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他们说的话不一定就是心里真正的想法,他们做的事也不一定就是布局的真正动机。
庙堂的诡谲、人性的多变、江湖的险恶,这些都是让人看不清、摸不透的,《雪中悍刀行》可不是一部简单的武侠类“成人童话”。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廖宇
请勿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